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你好孩子-nihaohaizi

搜索




孩子作品展示《恐龙世界》 来自“郑百奋工作室”

[复制链接]
江南实名认证 发表于 2015-11-23 2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51123220931.jpg

QQ图片20151123220946.jpg

QQ图片20151123220954.jpg

关于“郑百奋工作室”
郑百奋先生也是我们网站的义务画画辅导员
在2015年的国庆期 你好孩子首届帐篷节上,也组织过孩子们的一次户外写生!
QQ图片20151124123939.jpg
郑老师给孩子们讲课
QQ图片20151124123855.jpg
妈妈们在飞儿妈妈的带领下“打太极”
QQ图片20151124123832.jpg
来个大合影


郑百奋:为学生上好人生的“大美术课”
2014-12-24 09:03 来源:无锡日报  我有话说
几年时间,郑百奋用自己质朴的画笔将青花花纹和江南水乡古镇街巷的温婉柔媚结合起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绘画作品。这套名为《花间印象》的作品将于本月28日进行展出。用他的话来说:“画笔也可以‘济世’,这是我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正在努力的方向。”

■风土人情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翻开郑百奋的绘画本,各色作品一一呈现,有的是水彩,有的是速写,每一张都呈现出清新、淡雅的风格。在他的青花系列中,黑白的线条或者色块中间巧妙地融入青花元素,画面清淡而不失灵气;而传统古朴的青花与江南古今风物的结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现实的相会,又别有一番雅趣。

“对江南的风土人情我自小就很着迷。”郑百奋说。出生在南泉,自幼在山林田野中间无拘无束地长大,让他对自然、乡俗、风土都充满眷恋。“记得小时候山上有林业队,一年四季都看得到不同色彩的瓜果花卉,即便过去这么多年,但这幅画面到现在还深深地根植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创作灵感的源泉。”

学生时代,郑百奋还去蓝印花博物馆打工,接触了一些江南的传统工艺和艺术,工作以后,他有心收集古旧的物件。“研究花纹、质地等等,看能不能结合在我自己的创作中。”

■出门不喜欢带照相机

大学主攻美术专业,毕业后到东埄实验学校成为一名美术教师,郑百奋对绘画的热爱从未减弱。“每天都要写写画画,一日不画上几笔,就觉得不习惯。”课后泡在工作室,下班后在家中书房,郑百奋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绘画这项兴趣。画笔不辍,个人作品也很多,但应者却少数。用他的话来说说,自己大部分画都是拿来“喂虫子”的。他不用微信,不刷微博,对时下的网络工具不太“感冒”,“这些东西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久而久之让人们对屏幕以外的世界的触感变得迟钝了。”郑百奋说:“我觉得画画要甘于寂寞。”

不仅如此,郑百奋出门旅游还不带相机,这已是学生时代起就养成的习惯。虽然有的画家也习惯于先拍照后回工作室对照画的方式,但郑百奋却觉得这样的创作方式缺少一些“人情味”。“碰到好的场景就立即画下来,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让作画者有更多思考,画作也更具个人气息。”

■艺术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采访过程中,郑百奋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是“中学美术学科教师”,除了自己有所追求以外,他更想把自己的作品用于教学,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无锡,爱上艺术。

郑百奋常常把自己写生的一些作品拿到课堂上,原先熟悉的场景经过艺术手法的处理,让学生们感到新奇不已。“有的时候问,你们觉得无锡有什么好看好玩的地方吗?学生们都答不出,因为太熟悉反而觉得失去了兴趣。但在画里,他们又能发现这些熟悉的街景的另一面,从而产生新的兴趣,对生活也有新的认识。”在郑百奋心里,尽管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所教的是“小美术课”,但在他的内心却一直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大美术”,“艺术这个东西,往往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让学生们接受本地的传统文化教育,了解家乡山水之美,并运用到学习中去,相信将是受益一生的事。”

据记者了解,此前郑百奋将拓本和学生创作结合而成的100多件作品,在图书馆举行了一次专门的“花板”展,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而此前同样题材的“江南民居”(花板)展还获得了省和国家艺术展演的奖项,这些拓本由于孩子们的书画创作而显得更有吸引力。

来自群组: 桃源社区朋友圈
你好孩子 手机客户端安装
全部回复1 显示全部楼层
笑笑 发表于 2015-11-24 10: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楼主

管理员

热门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视频号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